24小时咨询热线

0511-85516777

新闻中心

News Center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- 新闻中心

市经贸委负责人谈我市肴肉业发展问题 肴肉业生产要整顿 工业化生产是必然

发布时间:2016.01.05     新闻来源:www.jszjyc.com

最近,本报陆续刊发了记者撰写的四篇有关我市肴肉业发展的报道,引起市经贸委高度重视。日前他们约请记者见面,就我市肴肉业发展谈了看法。
  该委李学科副主任告诉记者,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我市有数十家肴肉生产厂家和作坊,而取得质监部门生产许可证的只有3家。食品安全涉及千家万户。目前经贸委正对肴肉业进行调查摸底,给有一定实力和规模的厂家一些时间加强整改,完善管理,让他们领取生产许可证。调查摸底后,他们将对肴肉业进行整顿,无生产许可证的将依法予以取缔。
  “但整顿、取缔工作有一定难度,必须会同工商、质监、卫生、药监等部门进行。”李学科说主要有两方面难度:一是大多肴肉作坊都是季节性生产,流动性大,不易现场取证;二是这些小作坊生产的肴肉基本不在市场销售,直接与饭店、酒楼“单线”联系。饭店、酒楼的“****限度”追求利润的行为,则助长肴肉生产小作坊“****限度”降低成本的心理。而在城区能承办酒宴的饭店就有近500家,可见整顿难度之大。
  关于肴肉业发展,李学科说,“地方特色”既是优势,也是劣势。优势是“越是地方的,就越是世界的”。劣势是“地方特色”限制了消费范围。就好比苏北的捆蹄,在苏北一带极受欢迎,而在镇江并不叫好。镇江肴肉要做强做大,除了厂家和市民举出的政策等制约原因外,销售模式落伍也是一大原因。目前镇江肴肉厂家的销售都是以销定产,与通行的大市场销售不合拍。目前来看,镇江肴业做强做大需有外来资金注入,与本地厂家联手,做大规模,出击市场。
  李学科特别强调,我市肴肉业发展壮大必须走工业化生产之路,否则难有作为。据了解,目前我市肴肉生产厂家除“源春”是工业化流水线生产之外,其余厂家均保持作坊式生产。作坊式生产的弊端主要有两点:口味无法一致;产量受到限制。
  “源春”总经理吴元领告诉记者,肴肉生产的三个核心环节———腌制、煮制、起锅,作坊式生产全凭制作师傅的感觉,比如腌制配料剂量的多少、腌制时间,煮制时间、起锅等,这必然导致虽是同一师傅制作,不同批次的肴肉口味也会存在差异。而工业化流水线生产,则是将采集的生产数据输入电脑,由电脑操纵腌制、煮制、起锅等程序的完成,从而保证肴肉口味一个样。
  吴元领说:春节期间,仅镇江本地肴肉日需求量就在万斤以上。作坊式生产以日均六锅计,日产量约为4000斤左右,难以满足需求,将有可能导致一些厂家“预先”生产,进而带来卫生、安全隐患。工业化生产的“源春”,肴肉日产量达16000斤,从而保证了本地及外地市场对肴肉的需求,比如去年春节期间,上海“大润发”“乐购”等超市订单50吨,今年下订单70吨,全靠工业化生产予以产量和质量保证。
关于申请地方品牌保护。李学科说:几年前申请过镇江肴肉品牌保护,因种种原因未获批准。另外,肴肉虽是镇江地方特色产品,但并不表示只有镇江才能生产,限制其他地方生产肴肉不符合市场开放规则,也是做不到的。镇江肴肉要发展,还是要靠企业生产出质优价廉的产品占领市场。    
记者余宽平 发表于05年10月23日《镇江日报》
本文共分 1